曹操与大分裂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以这一评价闻名于世。公元155年,曹操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宦官何来家庭呢?通过收养。养祖父曹腾,年轻时入宫为宦,被选中陪同皇太子刘保读书,受到刘保喜欢,在刘保即位后升为中常侍,服侍过四位皇帝,在刘志即位后封为侯爵。 曹腾在家族内部收曹嵩为养子,曹嵩不是宦官,而是正经的京城纪委检察官,他的长子就是曹操。公元159年,曹腾去世,曹嵩袭侯爵位。倘若天下太平,曹操大概也会凭借出身在京城谋个好差事,并在父亲去世后袭侯爵位。曹操小时一定也有过这种想法,但那个年代天下并不太平。
曹腾虽然服侍过四位皇帝,但其实主要的就是刘保和刘志。中间的两位皇帝是刘保的皇后梁氏一家人为了控制政权而立的傀儡,一个是一岁的婴儿,不久就病死,一个是七岁的小孩,不久就毒死,两人加在一起在皇位上呆了不到两年。接下来,十四岁的刘志在梁氏外戚的支持下做了皇帝,但刘志对外戚专政非常厌恶,长大后通过宦官势力除去了他们。但宦官甚至比梁氏外戚更加腐败,民众生活更加困苦。刘志自己则沉迷女色,在公元168年去世,年仅三十六岁。这一年曹操十三岁,新的皇帝刘宏比他小一岁,将是他年轻做官时打交道的对象。刘宏在位期间,仍然重用宦官,并为给自己营造园林而卖官鬻爵。曹嵩后来曾出巨资买下国防部长这一职位,任职一年。
曹操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智力和勇气。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但对儒家并不感兴趣,反倒是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批注。他自称曾在河里洗澡时击退了鳄鱼,但没有人亲眼见过。曹操小时就认识了许多名士,其中就包括他后来的恩人和敌人——袁绍。
十九岁,曹操经人推荐开始在政府做官。他野心勃勃,想做京城的县长,但最终只安排了他做京城北区警察局长。他因违反宵禁而棒杀了当时的大宦官蹇硕的叔叔,得罪于宦官集团。宦官找不到理由诋毁他,便将他升职调离京城,去外地做一个县长。不久,曹操受到远房亲戚的关联被解职,回到老家赋闲,一闲就是快两年。
在他二十五岁那年,政府又任命曹操为议员。他深深为政府选人、用人情况感到忧虑,言辞恳切地向刘宏上书,可惜刘宏没有采纳。刘宏在位期间,民变不断。在曹操二十九岁那年,黄巾起义爆发,数十万人响应,持续整年。刘宏任命曹操为临时将军,率兵镇压,后以镇压有功,授济南郡副郡长一职。曹操在济南郡实践了他对刘宏的上书,严格约束下属,因为贪污问题罢免了郡内八成的官员,在京城引起了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的不满。另一方面,曹操禁止了百姓的宗教迷信活动:首先,这自然说明曹操本人不是这些宗教的迷信者;其次,曹操大概是从打着宗教旗号的黄巾起义中认识到宗教的动员能力,而在特殊时期这完全可以转化为社会的动乱。后来,曹操又被任命为东郡郡长,但他自以为得罪人太多,害怕引起报复,称病回到家乡。
公元188年,曹操三十三岁,刘宏有感于部队总司令外戚何进军权过大,组建了以其园林命名的禁卫部队西园军,再次征召曹操为八名统帅西园军的将军之一。西园军的最高统帅正是与曹操有过过节的大宦官蹇硕。而曹操年少时的好友袁绍,也是这八名将军之一。然而,仅仅第二年,刘宏就病逝,政府内部上演了一场夺权之争。何进欲诛宦官,担心势力不够,而召并州州长董卓率西凉兵进京,然而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掉何进。宦官们又被此时西园军的核心人物袁绍所杀。董卓进京后,赶走袁绍,另立新君,焚烧洛阳,迁都长安。曹操作为前西园军将军,受到董卓的拉拢,董卓欲继续任命他为将军,但曹操没有接受,改名换姓逃出洛阳,返回家乡。
当时,董卓在天下已引起共愤,各州、郡有军队的长官都纷纷起兵,准备讨伐董卓。回到家中的曹操散尽家财,在陈留郡招募军队,参与到以袁绍为盟主的联军中。看起来,内战即将爆发。但关中易守难攻,联军各自想保存实力,不愿轻举妄动,曹操发起的一次进攻是少数的几场战斗之一。战斗中,曹操大败,回到联军驻地,又劝说不动大家出兵,只好重新招募士兵。不久,联军粮草告罄,联军解散。为避开在冀州发展的袁绍,曹操前往兖州发展自己的势力。
曹操在兖州发展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他三十七岁时。公元192年,青州的黄巾军势力坐大,入侵兖州,曹操率军迎击,初期失利,但他巧妙用兵,不久就击退了黄巾军。黄巾军向曹操投降,曹操见黄巾军人口百万,具备战斗力者达三十多万,欣然接受,将他们整编为新的部队,号青州兵,实力大大加强。此后,曹操继续在兖州征战多年,击败了袁术、陶谦、吕布等对手。公元195年,皇帝刘彻终于任命四十岁的曹操为兖州州长。其间,曹操的父亲曹嵩没有跟随曹操,而是前往徐州避乱,公元193年在曹操与徐州牧陶谦交战其间被杀。为此,曹操攻下徐州后屠杀士族,死者达几万人,泗水一度阻断。
占据兖州以后,曹操的实力进入了快速上升期。公元196年,曹操迎接逃出长安的皇帝刘彻,刘彻同意迁都到曹操控制范围内的许县,并任命曹操为部队总司令,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直到公元200年,曹操陆续占领了张绣、袁术、吕布、刘备的地盘,做好了与袁绍决战的准备。曹操与袁绍的军队相持数月,未分胜负,但曹操的粮草已经开始不足。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与袁绍不和而投奔曹操,献上火烧袁绍粮仓的计谋,曹操采纳,计谋大获成功,曹操一举击溃袁绍的军队。不到两年,袁绍郁郁而终,权力落在儿子袁谭、袁尚手里。后来,曹操继续用兵,袁氏兄弟逃到乌桓,曹操在公元207年击败乌桓,完全消灭了袁氏势力。 在占领冀州重地邺城后,曹操迁到邺城常驻, 而留皇帝刘彻在许县,与之保持距离。 公元207年,曹操已经五十二岁了,望着初定的北方,他心潮澎湃,不由写下组诗《步出厦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已经老了,但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让他自信地认为,在他有生之年,仍有希望实现消灭割据、统一天下的心愿。
公元208年,曹操被任命为丞相。他起兵十万,开始南征,意在先灭荆州刘表,再顺流而下,击败孙权。恰好刘表病故,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原本在荆州的刘备则派诸葛亮出使孙权,意在联合,共同抗曹。冬天,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大败于孙刘联军,逃回北方。这可能是曹操一生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失利。经此一败,曹操休整了几年,才重启他的统一进程。但他没有立刻回到江东,而是向西击溃了马超等人,平定了关中。后来又进攻汉中,收降了张鲁。
如果说年轻时的曹操眼里还有与他几乎同龄的皇帝刘宏,年过半百的曹操则完全不把小他二十六岁的刘协放在眼里。他先是获得了“参拜时不称名、入朝时不快走、带剑穿鞋上殿”的特殊待遇,后来在五十八岁时获封魏公,继而在六十一岁时获封魏王,成为东汉以来的第一个非刘姓王,而其权力和待遇已和先前的皇帝无异。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三国之势已成,三方僵持不下。他进攻孙权不利,被刘备攻下汉中,又与孙权联合击败关羽。中国也由此进入了自秦以来的第一个大分裂时代。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65岁。直至去世,他没有废汉称帝。在遗嘱中,他写道,“我在军中,按规则办事是对的。但也发过小怒、犯过大错,这些是不应当学习的。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不用遵循古礼。我有头病,很早以来就带着头巾。我死以后,穿活着时穿的正式服装就好,别忘了。应该来殿上的百官,哭十五声就够了。葬礼结束,就让他们脱了丧服。在外驻扎的将领、士兵,都不要离开驻扎的地方。各部门都做好正常该做的事情。放入棺材时给我穿平时穿的衣服,把我葬在邺城的西山上,在西门豹的祠堂旁边,不要藏金玉珠宝。”
Statement: 1. The copyrights of all original posts in this blog are reserved. For reposting, you do not need to contact the author. However, you need to indicate Siberian Tiger as the author and attach the links of the posts. 2. All reposted posts are marked as "reprint" with authors indicated and links provided. Should there be copyright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as per the "About" page. The author will delete the content as soon as possible.